1岁幼童正餐不宜再喝配方奶 以免含糖饮成孩子好朋友

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中心主任许惠玉表示,婴儿在前6个月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,营养最符合孩子需求。当小孩6个月後母亲假使乳水不足,或有工作等需求,若不太方便喂母乳,可以使用1岁前配方奶,我国对1岁前营养成分有严格规范,规定营养成分需趋近母乳,但此时也要准备副食品让孩子食用。
许惠玉强调,小孩满1岁3餐就应该以一般食品为主,不应该再用配方奶当主食,但部分家长可能延续1岁前小孩的饮食习惯,加上配方奶含糖量不低,喂起来小孩比较不会排斥,但1岁後营养配方奶管理规定,如同一般乳品,因此生产商可能会用太多糖份,孩子没办法均衡吃到营养外,也可能习惯了含糖饮食。
董氏基金会理事长金惠民强调,幼儿成长配方即属於「含添加糖的食品和饮料」,若仰赖组合式且额外添加了乳糖、果糖、蔗糖、葡萄糖、玉米糖浆等精致糖的成长奶粉,反而让幼儿养成喜爱甜食的口感,摄取过多的精致糖,导致对天然健康食物的排斥,无法自幼就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。
康宁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翁少萍也说,根据澳洲雪梨大学2013年於《Nutrients》期刊发表的研究,幼儿成长配方常额外添加较高的精致碳水化合物(蔗糖、麦芽糊精、玉米糖浆、葡萄糖浆等),可能导致儿童蛀牙、腰围增加、体重过胖等,甚至会增加未来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。
营佳营养谘询中心营养师吴芃彧提醒,幼儿成长配方(奶粉),可能包含多糖类,包含乳糖、果糖、蔗糖、麦芽糊精、玉米糖浆等,醣含量比一般鲜奶多了30 %至120%。如果比纯奶粉多了30至75 %,且多为精致糖,在高糖份和香料的加持下,配方奶容易过度食用,影响正餐的进食量。
董氏基金会提醒,尽早1岁起就让孩子透过均衡摄取6大类食物,包含鲜奶、保久乳、乳粉等纯乳品,满足营养需求,藉由咀嚼、吞咽与学习摄取食物,享受各种食物的风味,以及使用餐具进食的过程,增进齿颚、相关肌肉的统合发展,以及情绪的满足。
董氏基金会强调,不要贸然使用「成长」或「水解」配方取代乳品,幼儿成长或水解配方应列为「特殊情况下使用的产品」,如:有特殊疾病或摄取食物困难等,父母应避免让幼儿「只要喝够配方奶、天然食物加减吃」的佛系饮食型态。
相关推荐
▸【影】糖vs.醣 傻傻分不清?! 糖尿病患者为什麽要控血糖?
▸ 面对寒流与变种病毒夹击 超级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机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