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免心脏猝死憾事发生 定期心肌扫描检查排除心脏危机

心血管疾病非老年人专利 青壮年猝死案例时有所闻
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核子医学科主治医师韩登宇表示,一般而言,提到心血管疾病时,大家总是会下意识地跟老年人联想在一起。然而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统计,在40至59岁的中壮年中,有5%至6%的人已经有心血管疾病;而其中更有2%至3%的人会发生心肌梗塞。而在20至39岁的年轻人中,虽然发生率不到1%,但也并非心血管疾病的绝缘体。
临床上,也不乏年轻人发生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案例。造成青壮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除了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之外,还包括先天性冠状动脉结构异常、异常凝血、自体免疫疾病、非法药物滥用,以及冠状动脉痉挛等等。
莫让青壮年支柱倒下! 减少心肌梗塞可能性不容忽视
韩登宇指出,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包括高血压、高血脂、肥胖、抽菸等,而青壮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多半有1项以上的危险因子,偶尔也能遇见少数没有明显危险因子的健康案例。以台湾目前的家庭结构而言,30至50岁的年龄层是家庭中的最主要经济与照顾的来源与支柱,一旦发生心肌梗塞或其他严重心脏血管疾病时,往往会对家庭带来严重的冲击,因此,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青壮年族群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。
除了积极以改变生活型态或服用药物的方式克服危险因子之外,若有任何心脏血管疾病方面的症状,例如胸闷、胸痛、不明原因的气喘或运动耐力下降等等,或是家族中有长辈或平辈在较年轻时发生心血管疾病之家族史,都应该由心脏科专科医师评估,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藉由心肌灌注扫描检查 及早诊断心脏危机
农历年前1位39岁男性,不菸不酒,过往亦无特殊疾病史,因自觉近日工作中活动耐力下降,轻度活动即有喘气的情形发生,虽无胸闷或胸痛的感觉,但偶有心悸的状况。经心脏科医师诊疗後安排核医心肌灌注扫描,影像结果发现患者有明显的心脏扩大情形,除心脏收缩功能仅剩同年龄人3分之1至4分之1外,在左右心室之间亦出现了轻度缺血的状况。根据此结果,心脏科医师诊断病人患有心脏衰竭,後续亦为患者安排了心导管检查,以彻底评估与处理病人的疾病。
韩登宇提醒,根据此一案例我们可以知道,即便是不到40岁且过往自觉健康的人,也有可能已经患有潜在的心脏与心血管疾病而不自知。在此提醒民众,每天为了所爱的家人们打拼之余,更应该为了他们多加注意自身的健康,有任何症状千万不可轻忽大意,应立即向专科医师求助。勤运动,戒除菸酒槟榔等不良习惯,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,不要让难以挽回的憾事有发生的机会。
相关推荐
▸空气污染严重加上日夜温差大 洗脸水温没控好恐出红疹
▸「癌」友倍力GO!防癌知识大考验,完成测验好礼等你拿!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